2020年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6日在漳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漳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漳平建设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73.7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4亿元、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9.6%。外贸出口25.5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850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漳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六大新“亮点”:一是发展更有支撑。漳平工业园区在全省97家开发区中位列25位,居龙岩市开发区(省级以上)第二位;漳平台创园连续三年在全国台创园发展建设考评中获得第一名;龙岩(漳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新材料产业园入围第四批全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引进了一批质量好、效益高的产业项目。二是生态更加优质。天更蓝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进入全省中游水平;水更清了,国省控断面平均水质达到III类水或以上标准,境内六大支流平均水质均为Ⅱ类水,城区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20条小流域水质达标率95%;山更绿了,植树造林1.8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7万亩,森林覆盖率80.3%、森林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三是交通更加顺畅。在双永高速、漳永高速、南龙快速铁路、国道358线等项目投用的基础上,又基本完成国省干线联六线(芦芝至和平段)、福满北路、外环西路等项目,扶贫三产路全力推进,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城区更加靓丽。打造城市平台、产业平台,产城融合成效凸显,吸引更多的人到城区就业,城区常住人口近11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近8000人,工业、服务业以及新业态竞相发展,九龙江两岸夜景工程及北岸栈道、菁城文化驿站、东山公园提升改造、多条道路“白改黑”等项目建成,以及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文漳平建设加快,让城区显得更有温度、气度和厚度。五是乡村更有奔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发展、集镇改造、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永福镇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11个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本级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增至110个、特色村增至22个,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加快绘就。六是人民更加幸福。民生支出达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城区学校(幼儿园)基本满足了全市学生进城就学需求,拱桥、官田、吾祠、灵地四所中学委托漳平二中、三中管理成效显现,教育更公平更有质量。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建设,住房得到有力保障;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市总医院建设,基本建成康养中心一期(菁和源),医养服务质量更高。深化平安漳平建设,上半年群众安全感率99.8%、居全省87个县(市、区)第二名。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做大产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蓄积工业发展新动能。落实各级扶持工业发展政策,兑现政策资金3180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2%、1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6.1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轻纺、建材、机械、化工、能源、农产品加工产值分别增长20%、18%、13%、25%、15%、8%。工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增长12.8%。红狮水泥、木村林产等6家龙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76.3亿元、增长11.2%,19家市本级重点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12.5亿元。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5家、省级高成长型企业3家。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完成产值146.3亿元、增长10.2%,实现税收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9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木竹孵化园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用、入驻企业13家;工贸新区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入驻企业1家;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开发建设加快、入驻企业4家。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9.2%,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8%。公路客货运周转总量6.9亿吨公里、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55.7亿元、增长8.9%。电子商务交易额10亿元,永福镇入选全国淘宝镇,农村淘宝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村级公共服务全覆盖,火柴空间站(漳平)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投用。国珍玉雕、协为工艺等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旅游推介力度加大,台品樱花园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市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亿元,分别增长21%、29.8%。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实现“一窗办多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投用,工程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办理审批及服务事项67万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99.9%。“互联网+政务服务”扎实推行,43个部门1323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网上审批系统,717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收到群众诉求件5324件,及时回复率99.8%、群众满意率98.1%。“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扎实推进,办件流程更为优化、时限大幅缩减,企业住所登记及注销登记手续更加简化方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加强,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处于全省前列,“全省一张网”信息归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5亿元。助力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提供还贷应急资金6060万元。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企业发展问题和困难及时得到协调解决。
二、坚持项目攻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产业发展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健全项目工作领导挂钩、正向激励、定期协调、问题专报、跟踪督办等推进机制,突出项目攻坚、推进一线考察干部,着力实施“六大行动”,扎实开展“大督查大落实”“一月一活动”,对重特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节点目标、“一对一”跟踪对接、全力突破,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推动项目滚动发展。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抓好增加值增长点、投资增长点、税收增长点,生成、转化、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取得较大突破,21个专项债券项目进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申请专项债券资金17.1亿元。30个列入省、龙岩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4%,11个赶超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5%,新材料及水处理剂生产、锆刚玉制造、黑猫轮胎内胎生产等54个项目开工建设,和普新材、木竹户外制品产业示范园、漳平一中改扩建等45个项目投用,漳平职专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生物质新型复合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找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项目合作点,以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开展招商,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7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签订军民融合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3个,带动投资3亿元。全力抓好要素保障。落实用工“二十二条”措施及园区学生午托、购房补贴、保障房申请等政策,新增工业园区企业用工3438人;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林地报批5821亩、土地报批341亩;开展征地拆迁促重点项目落地百日攻坚大会战,菁城、桂林、和平、西园、永福、芦芝等乡镇(街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年征地2208亩、房屋征收6.1万平方米、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30亩。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7.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8亿元。
三、坚持建管并举,城市颜值越来越高。推进规划建设。完成《漳平市总体规划(2020-2035)》及城区老酒厂控规、菁城片区控规编制。筹措安排6.5亿元补齐城区基础设施短板。顶兴路、中和路三期等项目基本建成,和平中北路、万祥西路、双拥西路等6条道路完成“白改黑”8.3公里,4个停车场投用、停车位增至1508个;环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或改造公厕56座,新改建污水、供水管网27公里,更换、新增果皮箱400个、垃圾桶500个。慈善驿站、桂林市场等人性化设施建成投用。强化精细管理。推行巷长制、街长制,建设市级夜景照明管控平台,推进“城管+”执法模式,有效整治“两违”、渣土扬尘、焚烧垃圾、占道经营等行为,拆除“两违”建筑355宗、面积47.6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35.9万平方米,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得到巩固提升。厚植生态优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巩固提升“农村治水、城区治气”成果,创建“绿盈乡村”54个,实施生态环保攻坚项目38个、完成投资8.3亿元。抓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结率100%。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开展小流域治理,“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巩固养殖业污染治理成果,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431户。落实环保目标责任考评奖惩措施,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阔叶林管护、林分修复取得新成效。
四、坚持“三农”优先,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初步形成“农业+旅游业”“农业+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新业态,农业总产值56.6亿元、增长3.5%。粮食作物播种14万亩,产量6万吨。“木、竹、花、茶、菜”特色产业产值突破90亿元,漳平水仙茶被列为“全国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台企培育的3个彩叶桂花新品种被授予国家植物新品种特权。林下经济产值31亿元、示范面积1500亩。实施“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74亿元。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流转8.6万亩,新建各类钢架大棚、配置节水灌溉设备1300亩。现有龙岩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8家、家庭农场61家,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三品一标”企业17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9.7%以上。不断改善镇村面貌。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实施方案,乡村振兴试点村实施项目177个、完成投资1.2亿元,美丽乡村完成投资3522万元。整治裸房19.7万平方米、“空心房”15.5万平方米;旧村复垦370亩、县级耕地开发372亩,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9个、整理耕地面积1.4万亩、指标交易2629亩;“四好农村路”建成32.9公里、完成投资1.8亿元;现有村级污水处理设施233个、三格化粪池6352个、农村水冲式公厕115个;建成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5个、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2个。西园、和平、芦芝、拱桥集镇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力有效。永福重抓漳平台创园休闲农业旅游区建设,新镇区规划建设加快,溪滨路改造提升、燕溪桥段堤岸景观亲水平台投用,李庄千里花卉基地、环台品茶山道路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桥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签约项目2个、入驻企业1家,康宝硅橡胶、污水处理厂投用。南洋茶旅生态小镇、双洋古镇建设力度加大,南洋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双洋高铁连接线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溪南东湖村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扶持村,象湖新大桥、赤水涵口水库、京口至易坑(灵地段)建成,官田、吾祠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不断深化。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脱贫工作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贫困人口。发放小额贷款1907万元;实施“百家经营主体”带动帮扶贫困户465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181个村(社区)开展激励性扶贫项目208个、参与贫困户2149户6974人、贫困户覆盖率71.2%;1150户25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低保、占贫困人口25.7%。1个乡和3个村及13户43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实现了全市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提高乡村服务能力。长期驻扎农村服务的驻村第一书记44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50人、“三支一扶”53人、大学生志愿者12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龙岩市级以上个人科技特派员46名、科技特派员团队2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10人。
五、坚持民生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扎实创建“教育强市”。工业园区幼儿园、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漳平一中及漳平二中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新增学位2628个,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率95.3%,边远乡村小学生享受课间营养餐574人,午间托管延伸至附城学校,城区小学低年级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省政府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获优秀等级。“一校多区”、小学教育集团管理不断深化,农村薄弱初中委托或封闭(半封闭)管理成效显现。不断完善医共体建设。加快健全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机制,抓好市总医院建管,市精神卫生防治综合楼、吾祠及和平卫生院、标准化村级卫生所等项目建成,县域就诊率76.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至14类55项。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更加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2.1%,城镇新增就业15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34人,支持各类就业补助1062.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8万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960元。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624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增至8个、养老服务站增至12个,农村幸福院增至96个;免收基本殡葬费用。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开展了10项群文、11项文艺、12项全民健身等活动,举办了水仙茶、樱花文化旅游节及永福妈祖文化节、乡村国际马拉松赛,参加少儿举重等体育赛事取得佳绩。5个球类体育场地建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增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破获涉恶类案件77起,刑事警情下降15.5%。“雪亮工程”视频点位覆盖64个村(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深入开展,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有序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移风易俗成效明显,社会风气持续净化。与此同时,外事侨务、退役军人管理、民族宗教、对台、侨联、库区移民、贸促、残联、老龄、地方志、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充分发挥。双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持续加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传承“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和“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焕发新漳平建设新动能。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8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突出解难题化积案,破解了一批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提升巡视巡察整改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突出抓好精文简会、规范督查检查工作,全市性文件、会议分别同比下降58%、60%。推进依法行政,始终将法律法规作为政府工作的基准和底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80件、市政协提案123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宪法学习宣传、“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权力运行网上公开全面推进,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漳机构、驻漳部队、武警官兵,向来漳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关心支持漳平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乡村振兴基础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仍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养等民生领域短板还不少;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部分干部的能力和作风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对此,我们将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央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福建、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省委、龙岩市委作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进一步深化改革重要部署,我市区位、资源、交通、生态、对台等方面比较优势不断凸显。这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做好2020年工作,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持“铁心抓项目,奋力促发展”工作主题,围绕各项工作走在龙岩市“前三”的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品质、生态环保高颜值、民生保障高水平,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奋力推进新时代新漳平建设,努力在新龙岩建设大局中作贡献、当前锋。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出口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此,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漳平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我们将按照“4+2+4”产业发展布局,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全力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漳平产业升级版。
壮大工业经济。加快钢铁机械制造、新材料、木竹、建材等产业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重抓钢铁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力争产值30亿元。推动钢铁机械产业制造加快发展,力促龙钢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培育,力争产值28亿元。支持正盛无机材料、九鼎氟化工等企业发展,力促冠鑫新材料、青竹新材料、永凯隆超薄电子光伏玻璃等项目投产。促进木竹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力争产值60亿元。依托木村林产、德诺林业、青晨竹业等企业,招引木竹产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引导木竹加工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建材产业发展,力争产值46亿元。推动发展一批水泥制品下游项目,加快红狮矿山生态皮带长廊、红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物及城市垃圾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煤炭等能源产业,力争产值18亿元。推进城市天然气管道供气、箭竹坪煤矿等项目建设。
提质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进,抓好服务业投资重点项目2个,完成投资8500万元;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花卉、茶叶、餐饮等个体经营户转法人企业,鼓励规上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设立商贸业企业,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1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力争总收入85亿元。推进全域旅游项目(一期)建设,实施旅游城市道路标识系统建设,抓好九鹏溪景区提升改造、永福龙车红色旅游基地、双洋红色旧址群等项目建设;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推进康养中心一期运营及二期建设,做好市总医院永福分院周边康养项目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漳平建材铁路物流专用线、钢铁物流园等项目策划,推进中远海运集团前来投资物流项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中联钢信物流平台等“互联网+物流”新业态发展。培育自主电商品牌、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拓展土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开展项目攻坚。完善“三个100”经济增长点项目工作、“六大领域”项目管理、领导干部挂钩服务等机制,强化正向激励,突出重点攻坚,充实赶超项目库,加快“五个一批”项目梯度转化,谋划项目70个以上、签约项目80个以上,实施重点项目104个以上、完成投资103.3亿元以上,确保开工项目33个、竣工项目39个。强化大招商、招大商“一把手”工程,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主要经济部门招商主体作用,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加强洽谈项目跟踪对接,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抓好项目用地保障,开展征地拆迁攻坚,做好林地、土地报批,加快存量低效用地转型。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争新增专项债券6亿元。完善招工考核机制,拓展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加快劳务中介机构发展,引导在外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就业。
推动创新发展。完善科技项目收益分配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实施智能改造提升工程、“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和参与“上云上平台”,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提高到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亿元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抓好火柴空间站(漳平)创新创业基地一期运营及二期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企业名称及注册地址便利化、减少名称登记环节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不断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推行“一窗通办”,推进部门办事环节合一、运行流程简化,实现“一件事”跑一次;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压减自由裁量权,开展线上市乡联动网上平台进件、线下代跑流转发证,做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联动办理”;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基本实现“无证明”是常态、“要证明”是例外;完善12345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确保群众诉求受理率、及时查询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98%以上;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现“五个一”审批体系;压缩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时间,将工程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推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尽早实现“四办”政务服务。完善扶持企业稳增长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大对企业乱收费整治力度;抓好“双培育”工作,完善“一企一议”协调服务机制,实施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常态化为企业排忧解难,坚决制止对企业不必要检查、督查和考核。加强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发挥好汇菁担保公司作用,用好中小微企业还贷应急资金。
二、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对台平台是漳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突出“产城人”核心要素,在平台规划、项目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为漳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宜居宜业精美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我们将持续外塑城市形象,内炼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规划城区“南北两片”发展方向,进一步拉伸城市框架,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作用,加强对重大规划、重大平台、重大设施和产业布局的总体把控,全面实施“多规合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富兴路、林昌路、中和路一期延伸等项目,推进立新大桥、福满路及安置房、外环东路“白改黑”、中心城区及登榜园区污水管道、万祥北路道路提升工程、东门立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二期、第二供水设施及横坑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新改扩建一批人性化设施,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颜值气质。开展“一江两岸”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实施中心城区森林景观提升行动,在“两沿一环”种植阔叶树;推进省级综合治水试验县建设,重抓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建设,巩固提升东门溪整治成果;抓好城市慢道建设及公园设施维护,推进长北坑湿地公园、福满湿地公园建设,重抓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利用“数字”城管现代信息系统,落实“街长制”“巷长制”,规范物业、业委会履职行为,推行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处置;强化“城管+”执法模式,抓好“两违”综合整治,坚决遏制新增、严厉打击趋利性抢建;加强城区建筑工地、过境车辆扬尘及“滴、撒、漏”管理,规范早夜市、农贸市场经营秩序,重点治理占道经营、非法三轮车、乱停车等痛点难点;发展城市公交,规范网约车、共享单车管理。加强市民文明礼仪、文明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培训教育,开展“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告别不文明行为”等活动,促进公序良俗、公德良知成为市民自觉。
深化产业园区建设升级行动。按照“建园区、引龙头、铸链条,造集群、促融合”思路,坚持“产业化、生态化、生活化”,规划建设、整合提升产业园区。抓好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把工业园区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贸等配套设施,尽快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抓好工贸新区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抓好钢铁产业园区建设,做好龙钢项目征地拆迁、用地报批、规划修编等工作。抓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一期污水处理厂、路网、内河道整治等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二期用地开发及路网、管网、供热等设施建设。抓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工作,争取早日获省里批复。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深化“台商台企发展服务年”活动,落实各级惠台政策,探索漳平台创园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推进漳平台创园休闲农业旅游区建设,重抓主景区板块、医养板块、人居板块、花卉产业板块规划建设,力争把该景区建成AAAA级景区。实施好永福高山茶“三品”提升工程,推进台企“一企一特色”品牌打造,争取“台式乌龙茶”制茶行业标准通过国家认定、“永福高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评审、全国首张绿标电子证书落户漳平、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成为国家级合作社。开展对台交流合作,讲好漳平台创园发展故事,完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台青创业示范点、两岸青年智慧创业园等平台建设,深化台湾青年邻里参访体验行、两岸高校师生校外教学实践等活动,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平台。
三、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富强精美幸福新漳平,农村不能丢,农业要有特色,农民要有获得感。我们既要发挥农业优势,更要补农村发展短板,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力促农业产业兴旺。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耕地500亩、新建500亩以上产能区8片、发展优质稻1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14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9万吨以上。以发展木竹、花卉苗木、茶叶、油茶、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做大柠檬、百香果、高山蘑菇等产业,试验示范推广玉米芯栽培毛木耳技术,“木、竹、花、茶、菜”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完成产值32亿元以上、示范面积1500亩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业,推进夏商现代农业综合产业链项目建设,建成屠宰场和养殖场并投产。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方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设施大棚500亩。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龙岩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家以上、家庭农场10家以上。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农业+旅游业”“农业+加工业”等多种新业态。
统筹推进镇村建管。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一南(永福)一北(新桥)”副中心城镇规划建设,不断增强永福、新桥集镇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永福规划建设樱花小镇,推进永福新镇区、李庄田园综合体、花卉展示中心、高标准农田、后盂水库及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新桥规划建设工业小镇,推进新桥集镇道路“白改黑”、西埔田园综合体、京口至易坑(新桥段)等项目建设。支持南洋规划建设茶旅生态小镇,推进南洋集镇周边环境提升、主街道改造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抓好双洋、溪南、象湖、赤水等集镇改造提升。着力试点镇村建设。制定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用好各类补助资金,重点支持2个乡村振兴试点镇、11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3个龙岩市旅游试点村、5个龙岩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建设,支持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设1个以上规模适当的新村,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推进“一革命四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创建示范村30个、特色村10个、生态宜居村5个,评选“最美庭院”“洁净庭院”各200个。深化农房整治行动。开展农房“平改坡”、裸房整治试点,有效治理农民违规建房、私搭乱建等问题。全面落实路长制,实施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四好农村路”建管水平。用好用足土地整理政策,鼓励村级抓好旧村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深化村民依法自治实践,建立村民评议干部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决胜脱贫攻坚战。把保障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持续深化“百家经营主体”带动、“扶志暖心”工程、激励性扶贫项目等帮扶举措,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巩固“两不愁”成果,聚焦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健全新增贫困或返贫的风险防范机制,帮扶已脱贫不稳定重点对象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守护漳平绿水青山。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头顶一片蓝天,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系统核算等制度,落实“三线一单”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管控体系。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治理,关停10吨以下燃煤锅炉,力争空气质量居全省上游水平。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河(湖)长”制,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抓好和春溪、芦芝村小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湿地、河滩生态保育,开展溪流增殖放流,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电毒炸网鱼等违法行为,确保境内六大支流保持II类水质,九龙江干流、17条小流域达III类水以上水质标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风险防控和治理修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山体保护,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年度任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9万亩以上。
打造生态文明品牌。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推进“绿盈乡村”建设,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生态福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抓好阔叶林管护、林分修复、绿色创建,推进“森林进城”,完成造林1.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80.3%以上、森林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以上。推进南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茶乡里的国家湿地公园”品牌。
五、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把漳平人民的烦心事一件一件解决好,重点抓好10件为民办实事,让人民的生活随着经济发展一年比一年好。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展“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确保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居龙岩市前列;抓好永福、新桥等乡镇学校改扩建、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和省级研学基地建设,确保职专实训基地、新民小学迁建及城南幼儿园等项目投用。加强校风校纪、师德师风建设,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抓好老年教育,办好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精准关爱下一代。
加快健康漳平建设。推进市总医院建设,加快永福、新桥两个区域医疗分中心建设,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八个一”运行管理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老百姓半小时内得到及时医治,力争人均期望寿命、传染病发生率、县域内就诊率等主要健康考核指标、群众满意度居龙岩市前三。加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抓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卫技人才、乡村医生。
推进人文漳平建设。抓好双洋东洋、溪南东湖等古村落保护开发,研发新桥农民画及农民漆画、竹木工艺等特色文创产品。加快体育中心跑道设施改造、少体校驻训楼、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南洲书院、奇和洞遗址保护管理等项目建设。开展“文化漳平”群文“十大”活动,打造“小广场大文化”品牌。深化“翰墨漳平”“书香机关”建设,巩固提升漳平水仙茶、永福樱花等文化旅游节水平。抓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开展少儿足球运动公益培训,策划山地自行车、陆跑、露营等体育赛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以上。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抓好工伤保险工作,完善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接续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抓好养老服务,新建居家服务照料中心3个、农村幸福院24个、乡镇敬老院1个。优化残疾人服务,完成残疾人证核查整治及换发,确保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运营。引进教育、医疗领域的紧缺人才,落实人才购房补贴或配租人才公寓政策。完善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制和保障制度。深化双拥共建,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建成市民兵训练基地,打造“双拥共建示范一条街”。高质量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发展工会、民族宗教、档案、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加强电信网络犯罪综合整治,开展涉麻制毒、缉枪治爆、农村赌博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严防发生恶性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刑事犯罪,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漳平”。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巩固提升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市”“食品药品放心市”创建成果。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诚信制度,推进公共信用平台建设。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用好用足专项债券资金,稳妥处置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持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决把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任扛在肩上,把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抓在手上,以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廉洁”六过硬,推动漳平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在推动漳平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以实际行动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增强治理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现代化,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市委提出的11项制度体系,完善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力,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努力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龙岩市前列。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深化全民普法,坚持厉行法治,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改进和推动政府工作。强化审计监督,用好审计成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
勇于担当作为。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狠抓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正确方向,把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转化为干事创业不竭动力,推动各项事业干在实处,在全省、龙岩市发展中奋勇争先、展现担当。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敢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
推进廉政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兜底“三保”底线,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四风”问题回潮反复。加强巡视巡察结果运用,严防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严查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严惩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强化廉政警示教育,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拼搏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努力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征程上走在龙岩市前列,为加快建设富强精美幸福新漳平而努力奋斗!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