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重点工作
一、加强作业管理,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1.严控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学校要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每天平均用时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全面育人。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把握作业设置的基础性。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在课堂教学增效提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设计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体系、锻炼能力、培养习惯、掌握知识本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制度、教学管理、科学评价、提高学科质量、构建特色品牌。
3.强化作业指导,规范作业批改。教师要充分利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有条件的学校,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4.健全作业机制,提高作业质量。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做出规划,加强年级、教研组、备课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支持配合学校、教师的作业管理要求,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增效”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校要继续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以学带教,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改革,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要积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式、合作式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一是大力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活动。积极开展全市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课堂评优、学科素养大赛等机会,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教师以赛带练,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活动深入开展。二是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各校要创新培训模式,增强教师研训力度,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做好新教师、学科教师等业务培训工作,做好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高端培训,培养本土培训者,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三是狠抓“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各校要强化“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打造省内外“名师”团队。通过举办讲座或开公开课等形式,组织名师及工作室成员到农村学校开讲座、上示范课,开展各种研讨和比赛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发挥“名师”、“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最大效益。
3.强化落实扶优补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各校要努力改善两极分化的学习环境,在培养优等生的同时,帮助学困生进步,切实加强各学科扶优补差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学困生跟踪,建立好学困生跟踪档案,制定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发展。
三、加强课后服务,提高教育服务能力
各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漳平市教育局、漳平市总工会、漳平市发展和改革局、漳平市财政局、漳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漳平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制定出台的《漳平市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漳教综〔2021〕3号),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社会参与、试点先行”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已审批的6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3.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我市原则上不审批线上培训机构,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