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新桥镇西埔村奏响水稻制种“奋进曲”
发布时间:2025-07-15 16:54 作者:张静娴 来源:漳平市新桥镇人民政府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晨曦微露,西埔村的水稻种植示范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弯腰插秧的身影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继“黄金产业”烤烟喜获丰收后,西埔村的农户们紧抓农时,迅速转入水稻制种生产。这片总面积达165亩的稻田,预计亩产水稻种子300公斤,产值可达6000元/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小种子大产业 筑牢粮食安全“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新桥镇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这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科学种植 匠心培育优质种苗

  眼下正值水稻制种插秧的关键时节,西埔村的制种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分工协作,拔秧、搬秧、抛秧、插秧……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普通水稻种植不同,水稻制种对插秧技术要求极高。秧苗分为父本和母本,插秧时必须严格把控间距,在父本之间均匀插入母本,以确保后期授粉均匀,提高种子质量。由于人工插秧能灵活调整栽植深度和密度,更好地保护秧苗根系,因此西埔村采用传统人工插秧方式,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茁壮成长。  

  家门口就业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从育秧、插秧到后期人工授粉,水稻制种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们通过种植水稻、流转土地、参与务工等方式,实现了稳定增收。  

  同时,新桥镇推广的“烟稻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让农户在烤烟和水稻种植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一地双收”,既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风吹稻浪,希望满田。如今,西埔村的稻田里,新插的秧苗正迎着阳光生长,待到金秋时节,这里必将迎来又一场丰收盛宴!

附件下载
分享
收藏 取消收藏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