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南洋镇北寮村,紫藤如瀑垂落,茶山叠翠生香,晨雾绵延无际。4月2日,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的百余名学生穿过绚烂蜿蜒的紫藤长廊,踏入北寮村文化会客厅,开启了一场漳平水仙茶非遗制作技艺的研学“春令营”。
采摘鲜叶、揉捻茶青、包茶压饼……孩子们在党员制茶带头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漳平水仙茶“方块茶”的传统工艺。茶香氤氲间,北寮村文化会客厅正以“党建红”为笔,以“非遗青”作墨,勾勒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共富新蓝图。
党建红“引”活文化基因
“茶青要选‘两叶一芯’,晒青要看叶面泛光……”在党员服务队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轻抖水筛,学辨“午青”嫩叶,体验“摇青”技艺。在北寮村文化会客厅里,漳平水仙茶八道传统工序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
这场“非遗研学课堂”,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北寮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共同富裕”发展思路,深度打造“三抱金砖”党建特色品牌,依托乡村文化会客厅发挥“人才驿站”资源优势,组建由专家教授、技能大师、科技特派员、非遗传承人、党员示范户、乡贤能人等构成的研学队伍,盘活乡村文化空间,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非遗青“燃”动传承薪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北寮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家团队+党员示范岗+茶叶合作社”产业发展团队,借助漳平水仙茶电商直播中心,常态化开展“新农人”交流研讨会和电商直播培训,吸引众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直播间里不仅能卖茶,还能讲茶文化故事!”举着手机穿梭在茶垄间的返乡青年小张,成了连接传统技艺与数字时代的“新茶人”,白天在茶园拍摄采茶Vlog,用短视频记录非遗制茶工艺;夜晚在助农直播平台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扩大茶文化特色产业影响力,让漳平水仙茶的清香“飘”进千家万户。
红青共“沏”共富新篇
当“党建红”与“非遗青”相汇交融,北寮村走出了一条“以文兴业”的特色路。村党支部通过挂钩帮扶茶农,将党员示范户嵌入“党建网格”,实现从茶园管理到品牌营销的全面护航。由技术党员组成的“田秀才”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动1500亩茶园实现生态化改造,让“中国水仙茶第一村”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除了科技助农惠农,北寮村文化会客厅也是凝聚乡风文明的特色载体。村党支部立足茶产业特色,创新开展水仙茶开采节、斗茶赛、包茶采茶技能竞赛等活动,在茶香氤氲中传承百年制茶智慧,以赛促学提升当地特色产业水平。同步开展的爱心义诊、新春送“福”、水仙茶质量提升培训等惠民活动,已逐步形成“文化+服务+产业”的立体格局,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据悉,截至2024年,漳平水仙茶园面积已超5.78万亩,年产值突破6亿元。
一眼百年,仙韵四方。如今,非遗传承人带着年轻人运用“指尖经济”研发茶文创,党员志愿者领着游客在乡村文化会客厅体验茶民俗,直播间里“老茶人”与“新农人”同框互动……“党建红”与“非遗青”的交融,让百年茶山焕发出青春活力,让更多人在茶香中读懂乡村振兴的“中国密码”。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