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乡村文化会客厅——永福镇花卉精品展示中心里,杜鹃花如火如荼,千姿百态,茶花争奇斗艳,花香四溢,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来自龙岩市作协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永福镇开展“红土铸魂·时代风尚——走进乡村文化会客厅”为主题的创造采风活动。
参观完花卉展示区、“链上花”主题展示馆、花乡文化馆,作家们在中心前厅一块刻着“中国杜鹃花之乡”大字的巨石景观前,和当地花农和干部围坐在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乡村会文化客厅——我们村里的传家宝”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文明有象,共话传奇。年近耄耋的陈子望老先生,早年就从事永福花卉的培育与研究,曾任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永福杜鹃花协会会长、永福花卉研究所长,讲起永福花卉产业的创业故事,他如数家珍: “历史上永福有茶花、兰花、瑞香三大名花,规模虽不大,但每年正月初六我们这里有个独有的花市俗称‘花墟’。小平南方谈话后,比利时杜鹃等欧洲花卉涌进国内。永福传统的花卉跟海外的花卉相比,科技含量差距很大。永福的花卉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攻克了无土栽培技术、设施栽培、花期调控、现代育种等技术,让永福杜鹃花得到国内各个大市场的认可,走向全国,到现在走到海外!”
会场响起一阵掌声。“永福花卉掌握了现代的栽培技术后,产业优势体现出来了,在市场占有量不断提升!”说到激情时,陈老前辈站了起来:“后来浙江、江苏等地的花农都在抱怨说,花卉产业就是让你们福建人重新洗牌的。因为永福气候条件好,一棵苗一年的生长速度相当于浙江、江苏的1.5倍。时代在进步,我们经历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现在又从传统现代向数字化的转型,还要向AI(人工智能)、DEEPSEEK(大模型深度求索)的新高度转型!”
“陈会长那么大年纪,还能紧跟时代!”听到老爷子说到如此时尚的词汇,作家们都大笑起来,纷纷点赞。
“心胸开阔,是我们永福花卉产业繁盛的法宝。”一片掌声中,年近八十的陈木荣也接过话荐。陈老也是永福花卉产业的先行者和“科研元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老到广东推销永福花卉时发现,比利时杜鹃非常美,广东每年都大量进口销售。“ 1991年,我首先通过广东花卉研究所引进比利时杜鹃,在永福进行无土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培育出了本土的西洋杜鹃。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我的花圃参观,看到了杜鹃产业的前景,对我说:‘你很有眼光,应当抓住机遇扩大西洋杜鹃花产业,先富后要带动其他人致富!’我马上设立花卉研究中心,传授、帮助全镇农户栽培,比利时杜鹃一下子发展起来了。如今永福杜鹃打入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地。” 陈木荣说:“我们永福人,既外出闯荡四方,也广迎八方宾客,利用永福独一无二的高山气候优势,发挥爱拼才会赢、敢拼不怕痛的精神,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如今永福成为全国花卉产业中心,现在每天都有大量客商来永福买花,更多的电商、直播将永福花卉带向全国!”
“请问永福从事花卉科研的人员有多少?”作家们对这位“土专家”饶有兴趣。“其实永福的科研人员基本上是编外的,我们常年与国内科研院校交流,包括福建农林大、省农科院,省林业花卉研究所,以及全国各地花卉协会的研究人员,我们都长年保持联系和合作。”
作为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永福人口5.5万人,全镇面积535.5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第三大乡镇。永福走向全国,全国走向永福。永福镇副镇长王传培告诉作家,花卉产业在这里有三大主打品牌,一是永福杜鹃占全国市场的80%。二是永福的素心兰也占了80%,其中主要是寒兰为主,有道是“世界寒兰是看中国,中国寒兰看福建,福建寒兰看永福”。三是永福的茶花,全国市场占有率也在70%以上。
“目前,永福镇有七八千人在全国各地卖兰花,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东北、西南等地的花农前来扎根永福种花卖花。希望各位作家为永福花卉产业发展多多宣传,献计献策!”王传培用简短又令人鼓舞的几句话对座谈会作了总结。
花汇永福,激情满场。作家们纷纷提出帮助永福花卉中心制作宣传画册、采写出版花卉产业书籍、策划世界花卉产业中心等等设想。在春初温暖的阳光下,十里花街,姹紫嫣红,格外绚丽。此刻,不远处的台品樱花茶园里,闻名全球的永福樱花开得正艳,吸引着作家们雀跃的心。
( 傅长盛 刘少雄 董美英)
- 相关链接